>首页> IT >

全球今头条!美国科技霸权:从“自尊和颜面毫无立足之地”到彻底不要脸

时间:2022-08-20 15:41:59       来源:

这一次,算盘一定是打错了!

文 | 华商韬略 程一统


(相关资料图)

关于美国科技,人们常有一个错觉,认为其强大是因为政府靠边站,企业放开干。

但这并非事实。从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到贝尔实验室助推第三次科技浪潮,再到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美国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并没有缩进袖筒,而是几乎无处不在。

【01】

1944年11月,盟军胜利在望,富兰克林·罗斯福却因为美国战后发展的问题陷入了沉思。

这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曾经历过一战、美国大萧条以及当下的二战,他知道接下来面临的,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他把这个问题交给了自己的科学顾问范内瓦尔·布什。这俩人在二战期间配合默契。

▲范内瓦尔·布什

在罗斯福的授意下,布什建立了科学研究与发展局(OSRD),该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成为战时美国国家科学活动的“总指挥部”。

其核心运作模式是,政府把重大的科研项目通过OSRD承包给科研机构和私人企业。由政府出钱,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基础和应用研究,私人企业负责生产落地。

美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关系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靠行政力量直接控制科学,而是提供资金,通过合同制调动全社会的科研力量。

二战中,美国政府研究与发展经费从1940年的4.8亿美元,增长到1945年的50亿美元,占全国全部科研经费的比例由18%上升至83%。

OSRD和美国140多家学术机构及320多家公司签署了超过2300份研究合同,总价值约3.5亿美元。这些资金中,约有三分之二分配给了大学。

据此,美国的战时动员形成了一个联结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和军方的创新网络。

事实证明,这种配合模式效果不错。

被称为二战中的“三大发明”的原子弹、雷达、青霉素,三个项目都是在它的领导下完成的。

但战时存在特殊性,到了和平年代,政府在科技发展中该扮演什么角色?罗斯福需要一个严谨权威的新答案。

经过八个多月的调研分析,布什于1945年7月25日提交了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布什报告。正是这份报告,奠定了美国日后科学政策的总基调。

在报告中,布什提出了一个观点:“科学将会取代物理上美国西部的边疆,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标准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新动力”。

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联邦政府应该承担起保持科学知识进步和培养新生科学力量的职责”。

遗憾的是,罗斯福总统此时已因脑溢血去世,报告交到了继任的杜鲁门总统手上。

原有的默契不在,从观点到形成共识,布什报告遇到了重重阻碍。

经过五年多的拉扯,布什坚持要成立的国家科学基金会,终于在1950年成立了。期间,为了填补OSRD的空白,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原子能委员会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相继开始支持科学研究,创立国家实验室。随后,美国联邦政府逐渐形成了来自各个部门的多元化资助体系。

这样,二战中建立的美国的科技政策和科技创新的国家体制雏形,终于在战后确定,并进一步进化。

美国科技政策研究的权威布鲁克斯教授曾说过一句话:

“在工业化国家中,美国是唯一一个在研发体系和科学政策方面被二战永久地改变了的国家。”

关键词: 美国联邦政府